其他
中纪委怒批: 不能什么问题都问责处理
点击关注我!
各种法规资料尽在法苑
....“问责”作为一把利器,必须用得恰到好处,方能产生理想效果。过多的和不恰当的问责,会影响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。上面一根针,下面千根线,层层压实责任,变成了层层传导责任……
来源 | 中国纪检检察杂志、干部关注
因洗澡迟接巡查组电话访谈,被给予警告处分;教师假期自费聚餐,被纪委通报批评……
一些执纪简单化、问责粗线条甚至乱问责、错问责、问错责的现象冒头,虽然事后相关处理被撤销,却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。
哪些问责乱象最常见?背后暴露了什么问题?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问责这件事。
1.“凑数式”问责
问责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要求,也是解决管党治党问题的现实需要。然而,少数地方或部门为了完成年度问责指标,搞起了“凑数式”问责,把问责泛化、扩大化。
一位县级干部介绍,在中部某区城区一个拆迁项目中,有个别区干部工作方法粗暴简单,在群众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命令强行拆掉房屋。事后被拆迁群众在某重要会议期间越级上访,结果上访群众所在镇、村两级相关负责人也被问责通报。
这名干部说,被问责的干部辩解也没用,“毕竟是你辖区的人嘛!”他不禁感慨:缺乏全面分析的笼统问责,最后容易变成“找背锅人易,找负责人难”。 而有的部门扩大问责范围,把不属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事项统计在内,对“八项规定”执行采取“沾边政策”,不管问题大小都往问责方向去靠,导致人人惶恐。可见,“凑数式”问责,不仅让问责逐步走形变味,甚至影响整个地区或部门的向心力。
有的简单地把问责当成一种工具,工作推动中的问题、管理上的问题等,不分青红皂白都拿问责来处理,问责成了个别人领导能力和领导方式的遮羞布; 有的问责泛化扩大化,凡是不合要求甚至不合领导的意图,随意就问责,以至于有的基层干部多数被问责、反复被问责; 有的基层单位为了应付上级的多种问责、多次问责,不管谁的责任、什么责任,班子成员轮流“分担”……